复禾问答 骨科

肩胛骨错位有几种表现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竺平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脚后跟疼的几种原因

脚后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脂肪垫萎缩、滑囊炎等原因引起。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脚后跟疼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明显。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带状组织,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可能导致其劳损发炎。超重、扁平足或高弓足人群更易发生。日常可通过拉伸小腿肌肉、使用足弓支撑垫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物理治疗或局部注射治疗。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部形成的异常骨增生,常伴随足底筋膜炎出现。长期足部受力不均、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退化都可能引发。疼痛多呈针刺感,行走时加重。X光检查可确诊,治疗以减轻足底压力为主,如定制矫形鞋垫,严重者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

3、跟腱炎

跟腱炎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肌腱发生炎症,常见于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疼痛位于脚跟后方,晨起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可能减轻但过度使用会加剧。急性期需休息冰敷,慢性期应进行离心性力量训练恢复肌腱弹性,避免穿硬底鞋。

4、脂肪垫萎缩

脚跟脂肪垫是天然的减震结构,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变薄萎缩。表现为脚跟正下方持续性钝痛,直接按压时疼痛加剧。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此问题。选择有缓冲功能的鞋子,避免硬地面赤脚行走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使用硅胶跟骨垫。

5、滑囊炎

跟骨滑囊炎是脚跟后方滑囊的炎症反应,多由鞋子反复摩擦引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穿鞋时症状加重。需更换后帮柔软的鞋子,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反复发作的慢性滑囊炎可能需要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脚后跟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缓冲性强的运动鞋。每日可进行脚底滚网球、毛巾抓握等足部锻炼,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夜间痛醒或伴随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应力性骨折、感染等严重情况。热水泡脚后配合足底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水温。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白血病 颈椎滑脱 颧骨骨折 妊娠疱疹 利斯特菌病 毛细血管瘤 视网膜裂孔 继发性高血压 慢性消化性溃疡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