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表现为深大呼吸库斯莫尔呼吸,可能伴随烂苹果味呼气。该症状主要由酮体堆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常见于1型糖尿病控制不佳或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
深大呼吸是机体代偿性排出二氧化碳以缓解酸中毒的生理反应,呼吸频率加快且幅度加深,可能伴有呼气中丙酮产生的特殊气味。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多尿、乏力等糖尿病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糖水平通常超过16.7mmol/L,动脉血pH值低于7.3,血酮体显著升高。需立即检测血糖、尿酮体及血气分析以明确诊断。
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规范使用胰岛素。出现深大呼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即刻就医,治疗包括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擅自停用胰岛素,感染期间加强血糖监测,保持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通过密切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饮食不当、应激反应、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密切监测血糖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水平,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避免因采血不当导致数值误差。血糖波动过大时需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反复发生。记录每次监测结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每小时0.1单位/千克体重。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需将胰岛素剂量减半并开始补充5%葡萄糖溶液。禁止突然停止胰岛素输注,以免酮体再次升高。皮下注射胰岛素需在酮症纠正且患者能正常进食后开始。
3、补液治疗首日补液总量按患者体重6%-10%计算,前4小时补充总失水量的三分之一。初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扩容,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后改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老年患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每2小时评估皮肤弹性、尿量等脱水改善指标。
4、纠正电解质紊乱血钾低于5.5毫摩尔/升且尿量正常时,按每小时10-20毫摩尔补充氯化钾。监测心电图T波变化判断补钾效果,避免高钾血症。血钠低于135毫摩尔/升时调整补液种类为高渗盐水。每4-6小时复查电解质,直至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
5、预防感染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清洁,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发现感染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避免留置导尿管,必须留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需考虑肾功能状态,优先选择头孢曲松钠等对酮症酸中毒安全的药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25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饮食采用糖尿病治疗膳食,每日分5-6餐进食,每餐主食量控制在50-75克。出院后每周监测3次空腹及餐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糖果,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预防糖尿病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