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通过密切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由胰岛素缺乏、感染、饮食不当、应激反应、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
1、密切监测血糖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水平,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指尖血,避免因采血不当导致数值误差。血糖波动过大时需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反复发生。记录每次监测结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每小时0.1单位/千克体重。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需将胰岛素剂量减半并开始补充5%葡萄糖溶液。禁止突然停止胰岛素输注,以免酮体再次升高。皮下注射胰岛素需在酮症纠正且患者能正常进食后开始。
3、补液治疗首日补液总量按患者体重6%-10%计算,前4小时补充总失水量的三分之一。初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扩容,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后改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老年患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每2小时评估皮肤弹性、尿量等脱水改善指标。
4、纠正电解质紊乱血钾低于5.5毫摩尔/升且尿量正常时,按每小时10-20毫摩尔补充氯化钾。监测心电图T波变化判断补钾效果,避免高钾血症。血钠低于135毫摩尔/升时调整补液种类为高渗盐水。每4-6小时复查电解质,直至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
5、预防感染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清洁,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发现感染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避免留置导尿管,必须留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需考虑肾功能状态,优先选择头孢曲松钠等对酮症酸中毒安全的药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25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饮食采用糖尿病治疗膳食,每日分5-6餐进食,每餐主食量控制在50-75克。出院后每周监测3次空腹及餐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糖果,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症状主要有口渴多饮、尿量增多、乏力嗜睡、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1、口渴多饮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出现持续性口渴感,每日饮水量可能超过3000毫升。这与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无法利用、细胞脱水有关。建议家长监测患儿饮水量,避免含糖饮料,及时检测血糖。
2、尿量增多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出现渗透性利尿,24小时尿量可达5000毫升以上,可伴随尿频、夜尿增多。患者可能出现尿糖试纸强阳性反应。需警惕脱水风险,家长应记录尿量变化。
3、乏力嗜睡由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电解质紊乱,患者表现为明显疲劳感、四肢沉重,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这与酮体堆积抑制中枢神经功能有关。建议立即检测血酮体水平。
4、呼吸深快机体代偿性出现库斯莫尔呼吸,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深度增加以排出过量二氧化碳。这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典型表现,需紧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5、烂苹果味丙酮通过呼吸道排出产生特征性气味,类似腐烂水果。该症状提示血酮体已显著升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治疗。
出现上述症状时需立即检测血糖和血酮,避免剧烈运动。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配备血酮仪,规律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若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纠正高血糖,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补充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治疗期间需每小时监测血糖变化,逐步调整胰岛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