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和垂体瘤是同一类疾病的不同表述,垂体腺瘤是垂体瘤的规范医学名称。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根据激素分泌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两大类。
1、命名差异垂体瘤是临床通俗说法,而垂体腺瘤是病理学规范术语。医学文献中统一使用垂体腺瘤这一名称,强调肿瘤起源于腺垂体细胞。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仅收录垂体腺瘤条目。
2、病理特征垂体腺瘤具有典型腺瘤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索状排列。通过免疫组化可检测生长激素、泌乳素等激素表达,这是确诊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金标准。无功能腺瘤则缺乏激素分泌活性。
3、临床表现功能性垂体腺瘤会产生相应激素过剩症状,如肢端肥大症或闭经泌乳综合征。无功能腺瘤主要通过占位效应引发头痛、视力障碍。两类肿瘤均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紊乱。
4、影像学特点头颅MRI检查中,垂体腺瘤多表现为鞍区圆形或分叶状占位,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微腺瘤直径小于10毫米,大腺瘤可向鞍上或海绵窦生长。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微小腺瘤定位。
5、治疗原则泌乳素瘤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其他类型多需经鼻蝶窦手术切除。巨大腺瘤可能联合放疗,术后需长期监测激素水平。无功能大腺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手术干预。
垂体腺瘤患者应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鞍区MRI,注意监测视力视野变化。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肿瘤出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出现头痛呕吐等急性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到内分泌科随访评估垂体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