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炎通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急性肠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和发热,发热程度可从低热到高热不等。
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发热多为低至中度,体温通常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能伴随水样腹泻和轻度脱水。细菌性肠炎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体温可达38.5摄氏度以上,常伴有黏液血便和明显腹痛。轮状病毒肠炎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发热通常持续1-3天,与腹泻症状同时出现。诺如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发热,但持续时间较短。腺病毒肠炎发热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可达5-7天。
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出现高热超过39摄氏度,这通常提示存在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或反复发热。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能出现弛张热型。志贺菌感染可导致突发高热伴寒战。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引起高热和严重全身症状。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患儿发热时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随意使用退热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类药物。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做好臀部皮肤护理。饮食上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应逐步增加营养,帮助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