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性水肿是指由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导致的水钠潴留和蛋白尿引起的组织间隙液体异常积聚。主要表现为眼睑、颜面及下肢对称性水肿,常伴随尿量减少、泡沫尿等症状。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炎症会导致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排泄减少。此时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有效排出,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患者可能出现晨起眼睑浮肿,活动后下肢凹陷性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
2、蛋白尿丢失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向组织间隙转移。典型表现为全身性水肿伴腹水或胸腔积液。需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配合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减少蛋白尿。
3、水钠潴留机制激活肾脏缺血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加重水钠潴留。患者可出现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伴血压升高。需限制每日饮水量,使用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等调节水盐代谢。
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这种水肿多呈非凹陷性,常见于急性肾炎早期。可能伴随血尿、腰酸等症状。需卧床休息,应用阿魏酸哌嗪片、双嘧达莫片改善微循环。
5、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慢性肾脏病进展时,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会刺激醛固酮持续分泌,导致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这种水肿往往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夜间加重。需定期监测电解质,使用依普利酮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干预。
肾炎性水肿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控制食盐摄入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水肿部位摩擦破损。若出现呼吸困难或尿量持续减少,应立即就医评估肾功能。长期水肿者建议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肾炎性水肿可通过控制水分摄入、限制钠盐摄入、调整蛋白质摄入、适度运动、定期监测体重等方式护理。肾炎性水肿通常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眼睑及下肢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
1、控制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尿量调整,一般不超过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过量饮水可能加重水肿,建议使用固定容器计量,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利尿饮品。记录24小时出入量有助于评估液体平衡状态。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使用醋、柠檬汁等替代部分盐分,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低钠产品。长期高钠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影响降压药物效果。
3、调整蛋白质摄入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长期控制蛋白摄入,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过量蛋白质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4、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15-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时穿戴弹性袜可减轻下肢水肿,避免久站久坐。严重水肿或合并高血压时应卧床休息,抬高下肢促进回流。
5、定期监测体重每日晨起空腹测量体重,记录变化趋势。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可能提示水肿加重,需及时就医。测量时保持相同条件,如固定时间、衣着和体重秤。
肾炎性水肿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感染。衣着宜宽松柔软,鞋袜选择透气材质。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变化及水肿部位扩展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需紧急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