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压、避免感染、限制药物使用并保持适度运动。肾病可能由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控制肾病患者需限制钠、钾、磷的摄入量,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减少高磷食物如奶制品、坚果。优质蛋白摄入以鸡蛋、鱼肉为主,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饮水需根据尿量调整,水肿患者需严格限水。
2、血压监测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目标值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同时需减少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
3、预防感染肾病患者免疫力较低,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发热、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时,及时使用头孢克洛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内衣。
4、谨慎用药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慎用造影剂和肾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中药需警惕关木通、马兜铃等含马兜铃酸成分。所有药物使用前需经肾内科医生评估,不可自行服用保健品。
5、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透析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运动时注意瘘管保护。
肾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透析患者需严格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冬季注意保暖以防血管收缩。家属应学习紧急处理高钾血症的方法,家中常备降钾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钙散。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措施。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常用降糖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同时要避免低血糖发生,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降压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对于蛋白尿明显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
3、调整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适量选择低糖水果。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防止高磷血症。
4、药物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对于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肾毒性较小的药物。常用药物有达格列净片、恩格列净片等SGLT-2抑制剂,可降低肾脏不良事件风险。同时可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5、肾脏替代治疗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肾移植是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定期评估肾功能,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应开始透析准备。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包括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