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床是否受损可通过观察指甲颜色、形态变化、触痛感、出血情况及周围皮肤状态进行判断。甲床损伤可能由外伤、感染、营养缺乏或皮肤病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综合评估。
1、颜色异常健康甲床呈粉红色且色泽均匀。若出现紫红色淤血斑提示外伤性出血,灰白色可能为真菌感染,黄绿色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甲下出现黑色纵线需警惕黑色素瘤可能,应及时就医排查。
2、形态改变正常指甲表面光滑平整。甲床受损时可出现甲板凹陷、纵嵴或横沟,匙状甲多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甲板增厚伴碎屑多为甲癣特征。外伤导致的甲床分离可见指甲与甲床间出现空隙。
3、疼痛反应按压指甲产生明显疼痛提示急性损伤,如甲下血肿或甲床撕裂。慢性钝痛伴随甲周红肿可能为甲沟炎,突发剧烈疼痛需排除甲下异物刺入。真菌感染早期通常不明显。
4、出血迹象甲下片状出血常见于挤压伤,点状出血可能为银屑病甲改变。陈旧性出血呈棕褐色,新鲜出血为鲜红色。甲周持续性渗血伴脓液提示细菌感染,需警惕化脓性指头炎。
5、周围皮肤变化甲皱襞红肿热痛是甲沟炎典型表现,甲周皮肤干燥脱屑可能为湿疹,甲小皮消失伴甲周毛细血管扩张需排查结缔组织病。甲下角质堆积伴恶臭提示慢性甲床炎可能。
日常应避免指甲机械性损伤,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保持手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指甲至适当长度。发现指甲异常改变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明显疼痛、化脓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甲床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有助于维持甲床健康。
辨别口罩真假可通过检查包装信息、观察外观细节、测试防水性、验证熔喷层以及核对防伪标识等方式实现。假冒口罩可能存在包装信息不全、材质粗糙、防水性差等问题,购买时需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查验。
1、检查包装信息正规医用口罩外包装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厂家信息。假冒产品常缺少关键信息或印刷模糊,如未标注YY/T 0969一次性医用口罩或GB 19083医用防护口罩等标准。建议核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备案信息,确认生产企业资质。
2、观察外观细节真品耳带焊接点平整无毛刺,鼻梁条柔韧可塑形且不外露,口罩褶皱均匀对称。假冒产品耳带易断裂,鼻梁条硬脆,褶皱松散或不对称。医用外科口罩表层为蓝色无纺布,内层为白色亲肤层,若出现颜色异常、材质单薄或透光性强则需警惕。
3、测试防水性将口罩外层朝上滴水,真品因有防水处理会形成水珠滚落,内层吸水棉布则会快速吸收水滴。假冒产品可能内外层均渗水或防水层不均匀。测试时注意避免破坏熔喷层结构,此方法仅适用于未使用的新口罩。
4、验证熔喷层剪开口罩中间层,真熔喷布呈白色致密网状结构,用静电吸附测试可吸起小纸屑,燃烧时无火焰且无异味。假熔喷布可能为普通纱布或无纺布,无静电效应,燃烧时有黑烟和刺鼻气味。需注意此方法会损坏口罩,建议作为最终验证手段。
5、核对防伪标识正规品牌口罩包装带有可扫码验证的防伪标签或涂层,通过官方公众号或网站输入防伪码可查询真伪。部分假冒产品会伪造防伪标识,但扫码结果显示无效或重复查询。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出示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选择口罩时应优先在药店、医院或品牌授权平台购买,避免通过不明渠道采购。使用前注意检查密封性,佩戴时确保鼻夹塑形贴合面部,出现呼吸阻力明显增大或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废弃口罩需剪断耳带妥善处理,防止被不法商贩回收利用。若发现销售假冒口罩行为,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