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5期通常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A期和5D期,5A期指未透析患者,5D期指已开始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5期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梗阻性肾病等病因引起,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方式干预。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5期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同时配合低蛋白饮食。
2、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病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引起,持续高压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治疗需严格降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缬沙坦胶囊。
3、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缓慢进展的肾功能损害,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等。晚期可出现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缓解水肿。
4、多囊肾病多囊肾病是遗传性肾脏疾病,双肾多发囊肿逐渐取代正常肾组织,导致肾功能丧失。常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血尿和反复尿路感染。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感染,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5、梗阻性肾病梗阻性肾病由尿路梗阻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长期梗阻导致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可逆损害。治疗需解除梗阻,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必要时行经皮肾造瘘或手术治疗原发病。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限制磷摄入如少食动物内脏。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规律进行透析治疗。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常规,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需及时就医。
慢性肾脏病5期通常根据原发病因、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型,主要分为糖尿病肾病型、高血压肾损害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型、继发性肾病型及其他罕见病因型。
1、糖尿病肾病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微血管病变,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贫血及电解质紊乱。治疗需控制血糖达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2、高血压肾损害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临床可见夜尿增多和血肌酐缓慢上升。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终末期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型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病理活检可明确具体类型,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4、继发性肾病型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致,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需治疗原发病,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同时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5、其他罕见病因型包括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多有家族遗传史,超声或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控制囊肿增长的托伐普坦片,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g以内,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肌酐等指标,每1-3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