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规律跳动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影响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监测等方式明确诊断。
1、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或咖啡可能导致短暂性心律不齐。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饮品,定期监测心率变化。
2、心脏疾病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是常见病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手术。
3、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心率并引发心律不齐。患者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功检查确诊,可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状腺功能,同时配合普萘洛尔片缓解心悸症状。
4、药物影响部分哮喘患者使用的沙丁胺醇气雾剂、抑郁症患者服用的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可能引起心动过速等副作用。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复诊,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5、电解质紊乱严重腹泻或长期服用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引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伴有肌无力、腹胀等症状。需通过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纠正电解质失衡,日常需适量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
日常应注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70减去年龄数值。若心悸发作频繁或伴随晕厥、持续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疾病。建议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