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常鼻出血可能与高血压、鼻腔干燥、鼻腔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会导致鼻腔内小血管压力增高,容易破裂出血。这类鼻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多,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鼻腔干燥多因空气干燥或老年人鼻黏膜萎缩引起,表现为鼻腔内结痂、轻微触碰即出血。鼻腔血管病变包括鼻中隔偏曲、毛细血管扩张等,出血常为反复性,可能伴随鼻塞、鼻腔不适感。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鼻腔干燥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湿润,血管病变需通过鼻内镜确诊后选择电凝止血或手术治疗。
建议老年人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用力擤鼻,定期监测血压,出现频繁鼻出血及时就医检查。
挖鼻后鼻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和保持鼻腔湿润等方式缓解。
挖鼻后鼻出血多因机械性损伤导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常见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压迫止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5-10分钟,同时保持头部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冷敷可帮助血管收缩减少出血,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及前额。保持鼻腔湿润有助于黏膜修复,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涂抹凡士林。若出血量大或反复发作,可能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鼻腔结构异常,需排除血液病或鼻中隔偏曲等病理因素。
日常应避免频繁挖鼻,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促进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