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下段结石一般可以进行体外碎石治疗。
体外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方法,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2厘米且位置合适的患者。输尿管下段结石由于位置相对固定,碎石过程中结石移动概率较低,碎石成功率较高。治疗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大小、位置及肾功能情况,确保无严重尿路感染或梗阻。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腰痛等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需配合多饮水促进排石。
对于结石体积过大、质地过硬或合并严重泌尿系统畸形的患者,体外碎石效果可能不理想。这类情况需考虑输尿管镜碎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替代方案,具体选择应由泌尿外科医生评估决定。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排石情况。
输尿管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辅助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促进排出。
大量饮水能增加尿量,帮助冲刷结石,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药物辅助治疗常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栓能缓解疼痛;中成药如排石颗粒也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对于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可通过高频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更小颗粒。输尿管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或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部绞痛、血尿或尿频等症状。
日常需避免高草酸饮食,减少菠菜、浓茶等摄入,适当跳跃运动可辅助结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