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保守治疗可通过抗生素输液控制感染,通常需要吊水3-7天。阑尾炎多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常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依赖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每日一次、甲硝唑500mg,每日两次和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一次。这些药物通过静脉输液给药,疗程通常为3-7天,具体时间根据病情调整。
2、禁食管理:在治疗初期,患者需禁食以减少肠道负担,避免加重炎症。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3、疼痛控制:患者可能伴随明显腹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400mg,每6小时一次缓解疼痛。严重疼痛时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5-10mg,每4-6小时一次。
4、炎症监测: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血常规和腹部体征,评估炎症控制情况。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5、病情评估:保守治疗结束后,医生会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手术。部分患者可能在保守治疗后仍需手术切除阑尾。
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间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肠道蠕动。若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慢性阑尾炎可能出现想大便的症状,但并非特异性表现。慢性阑尾炎通常由急性阑尾炎迁延不愈、阑尾管腔反复阻塞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若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慢性阑尾炎患者因炎症刺激邻近肠道,可能产生排便感或排便习惯改变。部分患者会感到下腹坠胀、便意频繁,但实际排便量少或无便排出。这种症状与炎症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因阑尾肿胀压迫直肠所致。伴随症状包括饭后右下腹钝痛、低热、乏力等,疼痛可能在活动后加重。
少数情况下,慢性阑尾炎可能合并肠粘连或局部脓肿形成,此时排便感可能更明显,甚至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若阑尾位置靠近盆腔,炎症刺激直肠壁会导致里急后重感,即频繁产生便意但排便不畅。这类患者可能误认为肠道问题而延误治疗。
慢性阑尾炎确诊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日常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发作期可暂时选择流质饮食减轻肠道负担。若反复出现腹痛伴排便异常,建议尽早就诊普外科或消化内科,必要时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