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使用微量泵需注意药物浓度调节、患者血压监测、设备参数校准、输液管路维护及不良反应观察。微量泵给药能精确控制硝酸甘油输注速度,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或药物无效。
1、浓度调节:
硝酸甘油微量泵使用前需根据患者体重和临床需求精确配制药物浓度。通常将硝酸甘油注射液稀释至50-100微克/毫升,避免原液直接输注导致浓度过高。配制时应使用专用溶媒,严格无菌操作,配制后需标注浓度和配制时间。不同品牌微量泵对药物浓度有特定要求,需参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2、血压监测:
使用期间需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初始阶段每5-10分钟测量一次,稳定后改为每小时监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时应立即降低输注速度或暂停给药。老年患者及血容量不足者对硝酸甘油敏感性增高,需特别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建议保持卧位给药。
3、参数校准:
微量泵启动前需进行流量准确性测试,确保输注速率误差小于5%。常用输注速度为5-200微克/分钟,根据疗效逐步调整。更换药液或输液管路后必须重新校准,避免气泡进入导致剂量误差。设备报警时需立即排查管路堵塞、电量不足或参数设置错误等问题。
4、管路维护:
硝酸甘油易吸附于聚氯乙烯材质,应选用专用聚乙烯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避免药物降解和微生物污染。管路连接处需用无菌敷料固定,防止脱落或渗漏。发现药液变色或沉淀应立即停止使用。
5、不良反应观察:
常见头痛、面部潮红等血管扩张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出现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或心动过缓提示药物过量,需及时处理。长期连续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建议采用间歇给药方案。对有机硝酸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严重贫血或颅内压增高患者慎用。
使用硝酸甘油微量泵期间应限制患者突然起身活动,避免进食富含脂肪食物影响药物吸收。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记录24小时出入量评估循环状态。建议建立双人核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联系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微量泵停止使用后需逐步降低剂量,避免反跳性心绞痛发作。
小孩头发检测发现铅超标可通过远离铅污染源、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铅超标可能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铅中毒、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
1、远离铅污染源避免接触含铅油漆玩具、老旧水管、化妆品等物品,家中装修选择环保材料。家长需定期清洁儿童常接触的桌面、地板,减少粉尘吸入。若居住地附近存在电池厂、冶炼厂等工业污染源,建议暂时搬迁或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2、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乳制品、鸡蛋、瘦肉等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帮助竞争性抑制铅吸收。多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铅排泄。避免食用松花蛋、爆米花等传统含铅食品,不用彩釉餐具盛放酸性食物。
3、补充营养素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颗粒、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锌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有助于修复神经损伤。避免盲目使用排铅保健品,防止营养素失衡。
4、药物治疗血铅水平超过250μg/L时需遵医嘱使用驱铅药物,如二巯丁二酸胶囊、依地酸钙钠注射液、青霉胺片等。治疗期间家长需监测孩子是否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铅水平。
5、定期复查每1-3个月复查血铅及微量元素水平,动态评估干预效果。持续进行智力发育评估和神经系统检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建议家长建立铅暴露日记,记录可能接触的污染源及症状变化。
铅超标儿童应保证每日充足睡眠和适量户外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烹饪时使用不锈钢或玻璃器皿,避免使用铜制、锡制厨具。选择正规机构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头发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通过静脉血检测确诊。若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