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放疗前必须进行口腔科检查。放疗可能加重口腔问题,检查可发现龋齿、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变等隐患,避免放疗后并发症。
1、龋齿筛查:
放疗会显著降低唾液分泌,增加龋齿风险。口腔科通过全景片或探诊可发现隐蔽龋坏,提前处理能防止放疗后牙齿崩解。深度龋齿需在放疗前2-3周完成充填或拔除,确保创面愈合。
2、牙周评估:
牙龈炎、牙周袋等病变在放疗后易发展为放射性骨坏死。牙周探诊可测量附着丧失程度,中重度牙周炎需进行龈下刮治。放疗前需控制牙周袋深度在3毫米以内,降低感染风险。
3、黏膜检查:
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在放疗刺激下可能恶变。通过醋酸染色或活检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先行激光治疗。黏膜完整性检查还能预测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概率。
4、修复体调整:
活动义齿金属部件可能加重放疗局部反应。口腔科会评估修复体贴合度,调磨锐利边缘。全口义齿佩戴者需制定放疗期间停戴方案,避免机械性创伤导致黏膜溃疡。
5、功能评估:
张口度测量可预测放疗后颞下颌关节纤维化风险。对于张口受限患者,口腔科会指导牵拉训练。唾液腺功能检测结果将用于制定放疗剂量分布方案,保护残余腺体功能。
放疗前口腔准备需提前4-6周进行,包括彻底洁牙、氟化物防龋治疗及个性化口腔护理指导。建议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软毛牙刷清洁,放疗期间改用无酒精漱口水。饮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定期复查口腔黏膜状态。出现溃疡或疼痛时及时联系放射治疗团队调整方案。
下咽癌放疗后痰多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饮食、遵医嘱使用祛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下咽癌放疗后痰多通常由放疗损伤黏膜、分泌物增多、局部炎症反应、呼吸道感染、咽喉功能减弱等原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放疗后咽喉黏膜干燥易导致痰液黏稠,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5次,能清洁口腔并湿润咽喉。
2、调整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每日少量多次饮用40℃以下的蜂蜜水、梨汁等润喉饮品,总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适量增加白萝卜、银耳等滋阴生津食材。
3、祛痰药物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可分解痰液黏蛋白,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能降低痰液黏稠度,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可促进纤毛运动。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与强力镇咳药同服。用药期间观察有无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
4、雾化吸入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雾化,可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α-糜蛋白酶雾化能分解痰液中的黏多糖纤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雾化后轻拍背部帮助排痰。注意雾化器定期消毒防止感染。
5、适当运动在体力允许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通过体位变化促进痰液流动。练习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技巧:深吸气后屏气2秒,用腹部力量短促咳嗽。避免平卧位进食,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
放疗后痰液增多期间需每日记录痰量及性状,若出现黄绿色脓痰、痰中带血或发热,可能提示合并感染需及时复查。长期痰液滞留可能诱发吸入性肺炎,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30度。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必要时接受康复训练。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晨起时先饮用少量温水再活动。严格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计划,禁止自行服用镇咳药物抑制排痰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