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在骨折移位明显、年轻患者或需早期负重活动时通常建议打空心钉。空心钉固定的适应症主要有骨折移位超过2毫米、患者年龄小于65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线垂直或短斜型、存在内翻畸形等情况。
1、骨折移位:
当骨折断端移位超过2毫米时,保守治疗难以维持复位,空心钉可提供稳定固定。移位程度可通过X线测量,常表现为股骨头下沉或外旋畸形。这类患者若不行内固定,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2、年轻患者:
65岁以下患者因活动需求高且骨质较好,适合空心钉固定。年轻患者骨代谢活跃,通过手术能获得解剖复位,有利于保留髋关节功能。术后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端稳定性差,空心钉能增强力学支撑。骨质疏松会使骨折愈合缓慢,内固定可防止二次移位。术前需评估骨密度,必要时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4、骨折类型:
垂直或短斜型骨折线属于不稳定骨折,空心钉可抵抗剪切力。这类骨折在负重时容易发生移位,保守治疗失败率高。术中需注意螺钉的平行放置,避免应力集中。
5、内翻畸形:
存在髋内翻畸形的骨折需手术矫正,空心钉可恢复颈干角。内翻会导致下肢力线异常,加速关节退变。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需避免早期完全负重,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6-8周。饮食应增加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期可进行非负重髋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防止关节僵硬。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合并骨质疏松者需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骨折风险。
额窦炎通常在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手术干预。
额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类型,当患者出现持续头痛、鼻塞、脓性鼻涕等症状时,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同时配合鼻腔冲洗、局部热敷等物理疗法,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颅内感染、眶周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或经过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仍未缓解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额窦球囊扩张术等,目的是恢复额窦正常引流功能。术后需定期复查鼻腔情况,避免复发。
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额窦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