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膨出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症状,通常由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外伤等因素引起。
1、放松肌肉:推拿前需先放松腰部肌肉,常用手法包括揉法、滚法和拿法。揉法以手掌或指腹在腰部进行环形揉动,滚法用手掌尺侧在腰部滚动,拿法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捏拿腰部肌肉。放松肌肉有助于减轻局部紧张,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点按穴位:推拿时可点按腰部相关穴位,如肾俞、大肠俞、命门等。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点按穴位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3、拔伸牵引:拔伸牵引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的重要手法之一。患者俯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部,缓慢向上牵引,同时另一手在腰部进行按压。拔伸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4、旋转复位:旋转复位手法适用于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情况。患者侧卧位,医生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按住患者髋部,进行相反方向的旋转。旋转复位可纠正小关节错位,改善腰椎功能。
5、结束放松:推拿结束后需进行放松手法,如轻揉、拍打等。轻揉手法可舒缓肌肉,拍打手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手法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减少推拿后的不适感。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膨出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推拿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日常可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促进骨骼健康。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常用穴位主要有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风门穴、大椎穴。
1、天突穴:
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或环形揉动,可缓解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症状。该穴位对咽喉部刺激敏感,需注意力度适中。
2、膻中穴:
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属任脉要穴。推拿时可用分推法从中间向两侧分推,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特别适用于痰多气促的咳嗽。操作前可涂抹少量介质油减少摩擦,每次操作3-5分钟。
3、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背俞穴。采用揉法或擦法刺激该穴,可宣肺解表、增强肺功能,对外感咳嗽效果显著。操作时需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
4、风门穴: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祛风要穴。用拇指揉按能疏风解表,对风寒型咳嗽伴鼻塞流涕者效果较好。推拿时可配合搓热手掌温敷穴位,增强驱寒效果。
5、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穴位。采用提捏法刺激可振奋阳气、驱散表邪,适用于外感初期咳嗽。操作时以皮肤微红为度,体质虚弱者需减轻力度。
进行小儿推拿时需保持环境温暖,手法需轻柔连贯,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咳嗽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避免食用生冷甜腻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推拿后可饮用温热的梨汁或百合粥辅助润肺,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