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中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可能伴有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症状。
病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且持续时间较长。皮肤黄染可从头面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严重时手心足底也会出现黄染。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哭声微弱、吸吮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胆红素可能已透过血脑屏障。尿液颜色深黄、粪便颜色变浅也是常见伴随表现。病理性黄疸多与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等因素有关,胆红素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胆红素水平采取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或换血疗法。日常需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注意观察黄疸变化及精神状态。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功能受损、胆汁排泄障碍等因素有关。
胆红素生成过多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此时红细胞破坏加速,胆红素大量释放。肝细胞功能受损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肝细胞无法正常摄取和转化胆红素。胆汁排泄障碍通常由胆道闭锁、胆管结石或肿瘤压迫导致,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入肠道。这些情况均会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日常需注意观察黄疸变化情况,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