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手术可能存在后遗症,但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视网膜脱落手术方式主要有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等,术后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压异常、复视等暂时性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感染或再次脱落。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包括暂时性视力下降,可能与术中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影响屈光有关,通常随着填充物吸收逐渐改善。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表现为眼胀头痛,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玻璃体切除术后可能出现晶状体混浊加速,需后续白内障手术干预。手术中对眼外肌的牵拉可能引起短暂复视,多数通过营养神经治疗和肌肉功能锻炼可恢复。极少数情况下因术中操作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继发眼内炎或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严格保持医嘱规定的体位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尤其气体填充患者需避免仰卧或高空旅行。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降低感染风险,定期复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早期发现视网膜复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可预防再次脱落,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创面愈合。术后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或闪光感应立即就医,饮食中增加深色蔬菜和富含锌的海产品有助于视网膜修复。
视网膜脱落做激光光凝术一般是可靠的,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决定是否适用。激光光凝术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早期视网膜裂孔或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通过激光封闭裂孔阻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腔。
激光光凝术适用于视网膜出现裂孔但尚未发生广泛脱离的情况。通过激光产生的热效应使视网膜与脉络膜形成粘连,从而封闭裂孔。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门诊即可完成,术后视力影响较小。对于单纯性裂孔或局限性浅脱离,激光光凝成功率较高,可有效防止病情进展。
若视网膜已发生大面积脱离或存在玻璃体牵拉,激光光凝术可能无法完全复位视网膜。此时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气体填充术等综合治疗。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患者术后需密切随访,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激光瘢痕扩大或新发裂孔。
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1-2周,遵医嘱定期复查眼底。若出现飞蚊增多、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加重,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眼部外伤,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