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老人身上起水泡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整体位避免压迫、使用外用药物、预防感染、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水泡可能与局部受压、摩擦刺激、感染、营养不良、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水泡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洁后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保持患处干燥。若水泡未破损,无须刻意刺破,可覆盖透气敷料保护。清洁时注意观察水泡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
2、调整体位减压每2小时协助老人翻身一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骨突处如骶尾、足跟等部位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翻身时动作轻柔,减少皮肤与床单的摩擦。夜间可采用30度侧卧位交替变换,降低局部压力。
3、外用药物处理小水泡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大水泡需由医护人员无菌抽吸后敷贴水胶体敷料。若出现皮肤破损,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禁止自行挑破水泡或涂抹偏方药膏。
4、预防感染措施接触患处前后需严格洗手,床单衣物每日更换并高温消毒。监测体温变化,若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继发感染,需及时留取分泌物送检。营养不良者需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
5、就医明确病因反复出现水泡需排查糖尿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伴随发热、水泡扩散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头孢克洛分散片、阿奇霉素胶囊等口服抗生素,或进行创面细菌培养。
日常需每日检查全身皮肤状况,重点观察骨突部位。选择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使用电热毯。饮食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照护者需学习正确翻身技巧,记录水泡变化情况,定期随访伤口专科护士。若水泡持续不愈或合并其他症状,须及时至皮肤科或老年科就诊。
瘫痪患者出现褥疮化脓可能引发严重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褥疮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溃烂、脓液渗出、发热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瘫痪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易形成褥疮。当褥疮破溃后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化脓性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可侵入深层组织,引发蜂窝织炎甚至败血症。感染扩散至血液或全身时,可能诱发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部分瘫痪患者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会加速感染进展。化脓性褥疮若累及骨组织可能导致骨髓炎,增加治疗难度。高龄患者或存在心肺功能不全者,感染后更易出现代偿失调。临床需通过清创引流、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手术去除坏死组织。
瘫痪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骨突处皮肤状况。出现红肿热痛或渗出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或涂抹偏方。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通过被动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时提示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