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是高血压,两者属于不同的代谢异常疾病。血糖高通常指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压则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主要区别有发病机制不同、诊断标准不同、靶器官损害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危险因素不同。
1、发病机制不同血糖高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被细胞利用。高血压则多因血管阻力增加或血容量过多,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异常相关。两者虽然都可能由肥胖诱发,但病理生理过程无直接关联。
2、诊断标准不同血糖高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高血压诊断基于诊室测量的动脉血压值,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方为高血压。
3、靶器官损害不同长期血糖高主要损害微血管,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主要损伤大中动脉,导致左心室肥厚、脑卒中、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两者合并存在时会加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4、治疗方式不同血糖高治疗以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为主,严重者需胰岛素注射。高血压常用降压药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虽然部分降压药如ACE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但两类药物作用靶点完全不同。
5、危险因素不同血糖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等。高血压更易受高钠饮食、饮酒、精神压力影响。虽然两者共享代谢综合征的部分特征,但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约30%糖尿病患者并不合并高血压。
建议血糖高与高血压患者采取低盐低糖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精制糖不超过2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定期监测血糖血压指标,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眼底。合并两种疾病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二甲双胍与利尿剂联用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对控制代谢异常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