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高血压可能与遗传、肥胖、高盐饮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
1、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钠离子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管压力。可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烹饪时减少酱油、味精等含钠调味品的使用。
2、增加钾摄入每日可摄入3.5-4.7克钾,多食用香蕉、菠菜、土豆等富钾食物。钾离子能拮抗钠的作用,帮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肾功能正常者可通过饮食补钾,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钾摄入。
3、限制饱和脂肪减少动物油脂、椰子油等饱和脂肪摄入,每日不超过总热量的10%。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油炸食品中,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建议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4、补充优质蛋白每日可摄入1-1.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低脂乳制品。蛋白质中的精氨酸有助于血管舒张,但过量红肉蛋白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肾功能受损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总量。
5、保持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多选择全谷物、燕麦、西蓝花等食物。水溶性膳食纤维能结合胆固醇排出体外,改善脂代谢。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可能引起腹胀,应循序渐进并保证充足饮水。
高血压患者除饮食调整外,需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维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外出就餐时可要求少放盐和油,优先选择清淡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