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跟骨粉碎性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手术复位、药物镇痛、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该损伤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骨质疏松、暴力撞击、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托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石膏固定期间应密切观察足趾血运情况,防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2、手术复位:
严重移位或关节面受累的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术式包括跟骨钢板固定术、克氏针固定术等。手术可恢复跟骨正常解剖结构,但存在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风险。术后需严格卧床2-4周。
3、药物镇痛:
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伴有软组织损伤时可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应循序渐进开展踝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水中行走训练可减轻关节负荷,平衡训练能预防二次跌倒。康复周期通常需3-6个月。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长期随访可评估关节功能恢复程度。
恢复期间建议保持高钙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及适量豆制品促进骨骼修复。三个月内避免负重行走,可使用拐杖辅助活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日常进行足趾屈伸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戒烟限酒有利于骨折愈合,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肿胀、皮肤发绀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腰粉碎性骨折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卧床制动、支具固定、椎体成形术、内固定术、康复训练。
1、卧床制动轻度压缩性骨折可选择绝对卧床休息4-8周,期间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脊柱轴向翻身。卧床期间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可通过踝泵运动、气压治疗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支具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配合腰围或脊柱支具外固定,通常需佩戴3个月以上。定制支具需确保贴合腰椎生理曲度,佩戴期间应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椎体高度再次丢失。
3、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骨折块。该微创手术能快速缓解疼痛,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需注意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神经压迫或肺栓塞等并发症。
4、内固定术严重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必要时联合椎管减压。手术可重建脊柱稳定性,但需关注螺钉松动、断钉等风险。术后需佩戴支具保护3-6个月,期间禁止弯腰和扭转动作。
5、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应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早期以呼吸训练和四肢关节活动为主,中期加入腰背肌等张收缩,后期逐步过渡到桥式运动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整个康复期需避免久坐久站,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腰粉碎性骨折患者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毫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建议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折修复。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CT评估骨痂生长情况,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长期需预防骨质疏松,可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负重运动维持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