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确实被称为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和腕部。
1、定义关联: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并发症,特指在站立高度或更低位置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使骨骼孔隙增多、密度降低,轻微受力即可导致骨结构断裂。
2、发生机制: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流失超过30%时,骨小梁变薄断裂、皮质骨变薄,骨骼失去正常力学支撑。此时咳嗽、弯腰提物等日常动作产生的应力都可能超过骨骼承受阈值。
3、常见部位:
椎体压缩性骨折占脆性骨折的46%,表现为身高缩短或驼背;髋部骨折致死率最高,1年内死亡率达20%;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跌倒时手掌撑地。
4、诊断标准:
需满足两个条件:骨折由低能量损伤导致;骨密度T值≤-2.5。需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确认骨质疏松,并排除肿瘤、骨髓炎等病理性骨折。
5、预防要点:
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剂和400-800单位维生素D。进行太极拳、快走等负重运动,居家环境需消除地毯、门槛等跌倒隐患。
建议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避免吸烟酗酒。饮食应保证每日300毫升奶制品、50克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烹饪时可采用醋渍等方式提高钙吸收率。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水中步行等低冲击项目,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危险动作。
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称为巨大儿。
巨大儿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营养过剩、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容易过度发育。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也可能导致胎儿体重异常增加。部分父母体型高大或曾有巨大儿分娩史,胎儿遗传性体型偏大。巨大儿分娩时可能出现肩难产、产道损伤等并发症,增加母婴风险。
孕期应定期监测体重增长,合理控制饮食并适度运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严格管理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