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一般不建议输血浆,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大出血等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血浆输注可能增加循环负荷,需严格评估风险与获益。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代偿能力下降,输注血浆可能导致血容量短期内快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进一步促进组织液回流,诱发或加重肺水肿。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中的钠离子可能加剧水钠潴留。临床通常优先选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心功能,血浆输注仅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备选方案。
当心衰患者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导致顽固性水肿时,在严密监护下可少量输注血浆。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心衰时,需在容量监测下平衡输血与心功能保护。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需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时,应采用缓慢输注速率,配合利尿治疗。这些情况均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衰患者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以不引起胸闷气喘为度。定期监测体重,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应及时就诊。严格遵医嘱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心衰住院一般需要7-14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治疗反应等因素相关。
心衰患者住院时长主要取决于病情稳定速度。轻度心衰患者若未合并严重并发症,经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后,水肿和呼吸困难症状可在7天内缓解,达到出院标准。中度心衰患者存在肺部感染或肾功能不全时,需延长抗生素治疗和容量管理,住院时间可能延长至10-14天。对于需要调整β受体阻滞剂、ARNI等长期用药剂量的患者,医生需观察药物耐受性,住院周期通常为10天左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若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危重情况,需在ICU监护并实施机械通气或血液超滤,住院时间可能超过14天。部分难治性心衰患者需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移植手术指征,住院周期会进一步延长。
心衰患者出院后应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量在2克以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遵医嘱按时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需立即返院就诊。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辅酶Q10有助于心肌代谢。建议家属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协助患者记录每日症状和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