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结核病科

脊柱结核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刘亚铃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症

脊柱结核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脊柱畸形、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明显脊柱不稳定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有神经压迫症状、脊柱结构破坏、合并寒性脓肿、保守治疗失败、多节段受累等情况。

1、神经压迫症状

当脊柱结核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时,需手术解除压迫。结核病灶可能直接侵犯椎管,或椎体塌陷后骨块突入椎管。手术需清除病灶并重建脊柱稳定性,常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2、脊柱结构破坏

椎体破坏超过50%或出现进行性后凸畸形时,手术可防止畸形加重。结核常累及椎体前中柱,导致椎体塌陷和脊柱后凸。手术需切除病变椎体,采用钛网 Cage 植入或自体髂骨移植,配合内固定器械矫正畸形。儿童患者更需早期干预避免生长畸形。

3、合并寒性脓肿

椎旁或腰大肌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需手术引流。寒性脓肿可能穿破形成窦道,增加继发感染风险。术中需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留置引流管。对于颈椎结核合并咽后脓肿者,需经口咽入路清除病灶。

4、保守治疗失败

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仍有持续疼痛、病灶扩大或全身症状未改善者需手术。耐药结核菌感染是常见原因。手术可减少结核菌负荷,提高药物疗效。术中需取病理标本进行药敏试验指导后续用药。

5、多节段受累

连续3个及以上椎体受累或跳跃性病灶易导致脊柱不稳。手术可一次性清除多节段病灶,重建脊柱序列。多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病灶清除后行后路长节段固定。术中需注意保护重要血管和脏器。

脊柱结核术后需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9-18个月,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康复期应佩戴支具保护脊柱,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腹裂 口吃 骨髓炎 急性喉炎 脑性瘫痪 肝血管肉瘤 马方综合征 胫后动脉损伤 舌咽神经损伤 急性化脓性乳突炎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