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氧水冲洗外耳道,但禁止自行灌洗鼓膜穿孔的中耳腔。双氧水主要用于外耳道分泌物清理,使用时需稀释至3%浓度,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中耳炎分为外耳道炎和中耳炎两类,双氧水适用于外耳道炎引起的脓性分泌物清理。将双氧水与生理盐水按1:1稀释后,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液体,沿外耳道壁轻柔擦拭。冲洗时保持头部倾斜,使患耳朝上,避免液体流入中耳腔。操作后需用干棉签吸净残留液体,保持耳道干燥。双耳同时发炎时需使用独立消毒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鼓膜穿孔患者绝对禁止使用双氧水冲洗。双氧水接触中耳黏膜会导致剧烈疼痛,可能损伤听小骨及内耳结构。中耳炎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时,双氧水可能引发化学性迷路炎。婴幼儿患者因耳道狭窄、鼓膜位置表浅,误用风险更高。若出现冲洗后眩晕、耳鸣加重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保持耳周清洁干燥,勿用尖锐物品掏耳。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若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发热、面瘫等症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行耳内镜检查或听力测试。
中耳炎真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药物、耳部清洁护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
中耳炎真菌感染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部瘙痒、耳道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上首选局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溶液、制霉菌素滴耳液等,严重时需口服氟康唑胶囊。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或游泳,可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理分泌物。耳部清洁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耳道干燥,但需避免烫伤。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