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流鼻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止血、填塞止血、药物止血等方式处理。
压迫止血是止鼻血最常用的方法,需保持坐姿稍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5-10分钟,避免仰头导致血液倒流。冷敷止血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和前额,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填塞止血适用于出血量较大的情况,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轻轻塞入出血侧鼻腔,但需注意不要塞得过深。药物止血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粉、凝血酶冻干粉、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等外用止血药物,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
流鼻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擤鼻涕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环境湿度适宜有助于预防鼻腔干燥。若反复出血或止血困难,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疾病或鼻腔结构异常。
伸肌腱止点断裂可通过保守治疗、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伸肌腱止点断裂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退行性变、炎症反应、肌腱钙化等因素引起。
1、保守治疗早期不完全断裂或症状较轻时可采用保守治疗。患指需保持伸直位制动3-4周,避免主动屈曲活动。制动期间可配合冷敷减轻肿胀,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拆除固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2、支具固定铝合金或塑料支具可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在过伸位5-10度,维持肌腱断端对合。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期间定期调整支具角度。需注意观察末梢血运,防止皮肤压疮。儿童患者建议家长每日检查固定松紧度及皮肤状况。
3、药物治疗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伴有明显炎症时可短期口服泼尼松片。肌腱修复期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非甾体药物。
4、物理治疗拆除固定后可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肌腱愈合,频率1MHz,强度0.8-1.2W/cm²。蜡疗可改善关节活动度,温度控制在50-55℃。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每日治疗20分钟。治疗期间出现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
5、手术治疗完全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肌腱修复术,常用术式包括肌腱缝合术、肌腱移植术。术后需石膏固定4-6周,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康复期可能出现肌腱粘连,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风险。
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等,有助于肌腱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组织愈合。功能锻炼需循序渐进,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可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定期复查评估肌腱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