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额头有点热可能是发烧的表现,也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活动后体温升高等非病理性因素导致。判断是否发烧需测量腋温或耳温,若超过37.3℃则提示发热,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中耳炎、尿路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等因素有关。
一、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发热,常伴随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饮水量。
二、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突发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发热期间可物理降温,皮疹无须特殊处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防止发生瑞氏综合征。
三、中耳炎耳部感染可能导致发热,患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需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哺乳时保持正确姿势可降低发病概率。
四、尿路感染婴幼儿尿路感染可能仅表现为发热。需尿常规检查确诊,常用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注意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污染尿道口。
五、疫苗接种反应部分疫苗如百白破接种后1-2天内可能出现低热。通常无须用药,多饮水观察即可。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就医。
家长发现宝宝额头发热时,应先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低热可采取减少衣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过度包裹或使用酒精擦浴。若发热超过24小时、体温反复超过39℃、伴随精神萎靡或抽搐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定期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