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外周动脉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多器官损害,需通过规律监测和规范治疗降低风险。
1、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破裂。常见表现为突发头痛、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概率,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2、心脏疾病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冠心病或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或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能早期发现心肌损伤,联合降压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3、肾脏疾病持续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夜尿增多、下肢水肿。监测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保护肾脏的药物。
4、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眼底检查可见动脉变细、出血或视盘水肿。严格控制血压能延缓病情,严重者需眼科激光治疗防止失明。
5、外周动脉疾病高血压加速下肢动脉硬化,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或肢体缺血。踝肱指数检测可评估血管状况,戒烟、规律运动及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血液循环,严重狭窄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脂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骤升。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遵医嘱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出现头晕、胸痛或视力变化时需立即就医。
脑膜瘤手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等并发症。手术方式、肿瘤位置、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概率。
1、脑脊液漏术中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或术后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脊液漏。表现为鼻腔或耳道持续流出清亮液体,低头时加重。轻微渗漏可通过头高卧位休息缓解,严重者需行腰椎穿刺引流或二次手术修补。术后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有助于预防。
2、颅内感染手术创面暴露时间过长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颅内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头痛加剧、颈项强直。临床多采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是关键预防措施。
3、癫痫发作手术对脑组织的机械刺激或术后瘢痕形成可能诱发癫痫。可表现为局部肢体抽搐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控制症状,多数患者需持续用药数月。术后早期避免强光刺激、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降低发作风险。
4、神经功能缺损肿瘤毗邻功能区或手术损伤神经传导束可能导致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轻度损伤可通过甲钴胺片、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恢复,严重者需结合康复训练。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
5、脑水肿手术创伤引发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脑组织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控制血压平稳、避免高钠饮食对减轻水肿有帮助。
脑膜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如鱼类、西蓝花等,避免腌制食品。康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三个月内禁止游泳、球类等剧烈活动。出现异常头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有助于降低颅内压。术后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