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通常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使用。具体时间需根据抗生素类型、手术部位、患者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决定。
1、抗生素类型:
不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影响给药时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需在术前30-60分钟使用,确保组织浓度在手术切口时达到峰值;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因输注时间较长,需提前1-2小时给药。
2、手术部位:
清洁手术通常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给药;涉及空腔脏器的手术需提前1-2小时给药,确保药物在组织中充分扩散。骨科手术需考虑骨组织渗透性,给药时间可能延长至术前1小时。
3、肝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给药间隔,避免药物蓄积;肝功能异常者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根据Child-Pugh分级调整给药方案。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需在术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患者需在麻醉诱导前完成给药;椎管内麻醉需在穿刺前1小时给药。局部麻醉手术可根据创面大小调整给药时间,复杂局麻手术建议参照全麻标准。
5、特殊人群:
肥胖患者需按实际体重计算剂量,给药时间可能提前;妊娠期妇女需选择FDA-B类药物,避开胎儿器官形成期;老年人因代谢减慢,需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术前预防用药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选择覆盖常见病原菌的窄谱抗生素。用药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过敏反应。术后24小时内需完成最后一剂预防用药,避免耐药菌产生。患者术前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医护人员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肥胖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胆胰分流术。
袖状切除术通过切除部分胃组织减少胃容量,限制食物摄入量,适用于重度肥胖且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胃旁路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减少食物吸收面积,同时影响肠道激素分泌,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改善效果。可调节胃束带术通过在胃上部放置可调节束带形成小胃囊,具有可逆性和微创性特点。胆胰分流术通过减少肠道对脂肪和淀粉的吸收实现减重,但可能引起营养缺乏等并发症。
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并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维持减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