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严重时仍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康复训练及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症状。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主要与骨密度水平、并发症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治疗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等可抑制骨吸收,需配合钙剂与维生素D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
2、生活方式调整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质与400-800单位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快走或太极拳,预防跌倒风险。
3、康复训练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脊柱矫形支具可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
4、手术干预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急性椎体骨折,髋部骨折需行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后需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二次骨折。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合并慢性疾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压,长期卧床者应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