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血管炎、创伤性血管损伤、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1、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部分患者存在血管中膜发育缺陷,导致动脉壁薄弱区域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这类动脉瘤多见于 Willis 环分叉处,常见于年轻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颈项强直,可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治疗需根据瘤体大小选择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
2、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壁弹性纤维断裂后形成梭形动脉瘤。好发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数患者破裂前无明显症状,偶有颅神经压迫表现。控制血压血脂是基础治疗,巨大动脉瘤需血管内支架辅助栓塞。
3、感染性血管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时,病原体可经血流播散至脑动脉形成霉菌性动脉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常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需足量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待炎症控制后评估手术必要性。未破裂的小动脉瘤可能随抗感染治疗自行消退。
4、创伤性血管损伤颅底骨折或穿通伤可直接损伤血管壁形成假性动脉瘤。多见于颈内动脉岩骨段,可能表现为延迟性鼻出血或搏动性耳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多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或载瘤动脉闭塞术。
5、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瘤形成和增长。血流动力学应力使血管分叉处内膜撕裂,最终形成浆果样动脉瘤。好发于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破裂风险与瘤体大小正相关。严格血压管理可降低年破裂率,戒烟限酒有助于稳定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血管修复。未破裂动脉瘤需每半年复查脑血管影像,破裂出血后康复期应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任何新发头痛或神经功能障碍都需立即就医。
颅内动脉瘤属于重大疾病,可能危及生命,建议及时就医。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瘤样突起,破裂后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该病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未破裂的动脉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存在潜在破裂风险。诊断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检查。治疗方式需根据动脉瘤大小、位置及患者情况选择,包括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等。
日常应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