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上长疙瘩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症、乳头湿疹、乳腺肿瘤等因素有关。乳头疙瘩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或硬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毛囊炎毛囊炎是乳头疙瘩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乳头区域毛囊堵塞后容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脓头。患者可能因内衣摩擦或清洁不当诱发。治疗需保持局部干燥,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2、皮脂腺囊肿乳头周围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可能形成皮脂腺囊肿。囊肿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继发感染时会出现压痛。该情况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青春期或妊娠期更易发生。较小囊肿无须处理,增大者可手术切除,合并感染时需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3、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可能导致乳头周围出现颗粒状突起,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与导管内乳汁淤积相关。症状较轻时可通过热敷缓解,合并感染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反复发作者需行导管切除术。
4、乳头湿疹乳头湿疹表现为丘疹、脱屑伴剧烈瘙痒,常见于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化纤内衣、洗涤剂残留或进食致敏食物可能诱发。治疗需避免搔抓,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可缓解症状。
5、乳腺肿瘤乳腺肿瘤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在乳晕区形成无痛性硬结,偶伴血性溢液。该情况与雌激素水平异常相关,需通过乳腺超声鉴别。确诊后通常需要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术后可能需配合他莫昔芬等药物治疗。
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衣,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沐浴产品。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哺乳姿势,定期自查乳房变化。出现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或肿块快速增大时须立即就诊。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有助于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