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肠梗阻通常由妊娠子宫压迫、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孕妇出现肠梗阻症状后需立即禁食,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肠道积气积液。该方法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降低肠管压力。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刺激咽喉引发宫缩,减压期间需监测胎心变化。
2、静脉补液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电解质,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妊娠期每日液体量应维持在2000-2500ml,注意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补液时需控制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同时补充葡萄糖提供能量。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间苯三酚注射液解除肠管痉挛,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禁用吗啡等可能抑制胎儿呼吸的药物,抗生素选择需考虑妊娠安全性分级。
4、内镜治疗对于粪石或异物导致的梗阻,可在胎儿监护下尝试结肠镜解除梗阻。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实施,避免粗暴操作诱发宫缩。术前需评估胎盘位置,避开妊娠子宫压迫区域。
5、手术治疗当出现肠坏死、穿孔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手术方式根据孕周选择,孕早期可行腹腔镜探查,孕中晚期需开腹手术。术中需持续胎心监护,避免麻醉药物影响胎儿。
孕妇发生肠梗阻后应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压迫,每日记录排便排气情况。饮食恢复需从流质逐渐过渡,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妊娠期间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腹痛呕吐需立即就医。定期产检时需告知医生既往腹部手术史,有助于早期识别肠梗阻风险。
胰腺癌患者出现肠梗阻可能与肿瘤压迫肠道、腹腔转移、术后粘连等因素有关。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 肿瘤直接压迫胰腺肿瘤体积增大时可压迫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空肠。这种机械性压迫会导致肠腔狭窄,食物残渣和消化液无法顺利通过,逐渐形成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绞痛、肠鸣音亢进,CT检查可见胰腺占位与肠管受压征象。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肠造瘘术。
2. 腹腔种植转移晚期胰腺癌发生腹膜转移时,癌细胞可在肠系膜或肠壁表面形成多发性种植结节。这些转移灶可能引起肠管扭曲、粘连或挛缩,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患者常伴有腹水、恶病质等表现,增强CT可见腹膜增厚伴结节。对于无法手术者,可尝试腹腔灌注化疗缓解症状。
3. 术后肠粘连胰腺癌根治术后可能因手术创伤引发炎性粘连,肠襻与腹壁或脏器间形成异常纤维束带。这些粘连带可能牵拉或压迫肠管,尤其在术后放疗后更易发生。患者多有手术史,症状呈间歇性发作,腹部平片可见液气平面。轻症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粘连松解术。
4. 肠道血供障碍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性改变。当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受侵时,肠道血流灌注不足会引起肠壁水肿、蠕动功能丧失,进而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腹痛与体征常不相符,增强CT显示血管受侵及肠壁增厚。需紧急处理血管病变,必要时行肠切除吻合。
5. 电解质紊乱诱发胰腺癌患者常因呕吐、纳差出现低钾血症。血钾浓度降低会使肠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动力性肠梗阻。这类患者多有电解质化验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纠正电解质紊乱后,肠功能多可自行恢复,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胰腺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营养维持机体需求。日常需记录排便排气情况,监测腹痛变化,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建议采用半卧位减轻腹胀感,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若出现剧烈腹痛或呕血等表现,须立即就医处理。对于终末期患者,可考虑放置肠梗阻导管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