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分为肝郁气滞型、痰湿凝结型、冲任失调型、气血两虚型及瘀血阻络型五种证型。
1、肝郁气滞型:
表现为乳房胀痛随情绪波动加重,囊肿质地较软。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情志调节。可辅以玫瑰花、合欢皮等疏肝理气药材代茶饮。
2、痰湿凝结型:
多见形体肥胖患者,囊肿触之较硬且多发。治法宜健脾化痰,代表方剂为二陈汤合消瘰丸。日常需减少肥甘厚味摄入,建议用薏苡仁、茯苓等煮粥食疗。
3、冲任失调型:
常见经前囊肿增大伴月经紊乱。治疗侧重调理冲任,方选逍遥散合四物汤。可配合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经期前后避免生冷饮食。
4、气血两虚型:
多见于产后或久病者,囊肿增长缓慢伴面色萎黄。治法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归脾汤加减。建议食用山药、红枣等药膳,避免过度劳累。
5、瘀血阻络型:
囊肿质地偏硬伴刺痛感,舌质紫暗。治疗需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可局部外敷芒硝或蒲公英捣烂外敷,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中医治疗乳腺囊肿强调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相结合。除内服汤药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多食海带、丝瓜等散结食材,少食豆制品及蜂王浆等含雌激素食物;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疏通经络;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观察囊肿变化,若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配合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更改剂量或中断治疗。
荨麻疹在中医辨证中可分为风寒束表型、风热犯表型、胃肠湿热型及血虚风燥型等证型。
风寒束表型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风团色白、遇冷加重,常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风热犯表型常见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多选用消风散清热疏风。胃肠湿热型与饮食不节相关,伴随脘腹胀满、大便黏滞,宜用防风通圣散调理脾胃。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干燥脱屑,当归饮子可养血祛风。各证型均需结合舌脉特征辨证,如舌淡苔白属寒证,舌红苔黄属热证。
患者应避免抓挠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急性发作期记录饮食与诱因。慢性患者可配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但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