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是指肺循环淤血,右心衰是指体循环淤血。心力衰竭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两者淤血范围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左心衰肺循环淤血左心衰主要由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血液淤积在左心房和肺静脉中,引发肺循环淤血。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严重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减轻肺水肿,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改善心功能,盐酸贝那普利片调节血压。
2、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右心衰多由肺动脉高压或左心衰进展引起,血液淤滞在右心房及体静脉系统,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诱因。治疗可选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螺内酯片利尿消肿,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静脉血管。
心力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水钠潴留。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若3天内增加2公斤以上应及时就诊。注意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同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状态。
左心衰竭病人取端坐位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淤血症状。端坐位通过重力作用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静脉压力,从而缓解肺水肿和呼吸窘迫。
端坐位时下肢下垂,血液因重力作用滞留在下肢和盆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这种体位改变能有效降低右心室充盈压,进而减轻肺循环淤血。同时膈肌下移可增加胸腔容积,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急性左心衰发作的患者,端坐位常能快速缓解喘憋症状,为后续药物治疗争取时间。部分患者需配合双腿下垂以增强效果,但需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长期卧床的左心衰患者突然平卧可能诱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与体位改变导致的血液重新分布有关。临床护理中常将床头抬高30-45度作为预防措施。但需注意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取端坐位效果有限,这类患者肺淤血主要与机械性梗阻有关。当端坐位不能缓解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肺水肿,需立即医疗干预。
除体位管理外,左心衰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夜间呼吸状况,出现端坐呼吸加重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定期复查心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