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后可能出现术后疼痛、皮下气肿、肩部放射痛、穿刺孔感染、腹腔粘连等后遗症。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后遗症通常较轻微且可逆,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1、术后疼痛腹腔镜手术需要在腹部打孔建立操作通道,术后可能出现穿刺孔周围隐痛或牵拉痛,一般持续1-3天。疼痛程度与手术范围相关,胆囊切除术疼痛较轻,子宫全切术可能疼痛较明显。可通过局部热敷或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
2、皮下气肿手术中需向腹腔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操作空间,气体可能扩散至皮下组织形成按压有捻发感的皮下气肿。多发生于胸腹部皮肤松弛处,通常术后24-48小时自行吸收。严重时可出现颈部肿胀,需警惕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3、肩部放射痛腹腔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神经,可能引起单侧或双侧肩部放射性疼痛,平卧时加重。该症状具有特征性,可通过改变体位、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气体吸收。顽固性疼痛可考虑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穿刺孔感染手术切口可能发生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与术中无菌操作、患者免疫力等因素有关。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血糖。
5、腹腔粘连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腹腔内纤维组织异常粘连,表现为慢性腹痛或肠梗阻症状。预防措施包括术中减少电凝使用、术后早期活动。严重粘连需行肠粘连松解术,可配合口服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术后应保持穿刺孔清洁干燥,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切口渗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迟发性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后是否需要插导尿管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决定。多数情况下短时间留置导尿管有助于术后恢复,少数情况下可避免使用。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涉及盆腔或泌尿系统操作时通常需要导尿管。例如子宫切除术、前列腺手术等,术中需排空膀胱避免损伤,术后1-2天留置导管监测尿量。导尿管能缓解麻醉后排尿困难,减少因体位改变导致的尿潴留风险。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导尿管可降低反复导尿带来的感染概率。
部分体表腹腔镜手术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若术前排尿正常且手术时间短,可不留置导尿管。年轻患者术后清醒早、肌力恢复快,麻醉消退后能自主排尿。采用喉罩全麻而非气管插管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功能抑制较轻,也具备早期拔管条件。但若术中发现邻近器官粘连需延长操作时间,仍需临时置管。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拔管前需夹闭导管训练膀胱功能,突然移除可能引发尿失禁。出现持续血尿、排尿疼痛或发热需警惕尿路感染,应及时复查尿常规。恢复期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