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下颌骨手术一般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但需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及骨骼稳定性综合评估。
下颌骨手术后正畸需等待骨骼完全愈合,通常需要6-12个月恢复期。正畸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愈合状态,若骨痂形成良好且咬合关系稳定,可采用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进行牙齿移动。此时正畸主要解决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功能调整等问题,但需避免对手术区域施加过大矫治力。术后正畸方案设计需结合原有手术方式,例如截骨术后的咬合重建需优先考虑,矫治器选择可能倾向低摩擦力系统。
若术后出现骨愈合延迟、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则需暂缓正畸干预。部分复杂病例可能因手术改变了颌骨三维位置,导致牙根与骨皮质关系异常,此时正畸存在牙根吸收风险。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正畸治疗还需配合咬合板等辅助装置。
建议术后定期复查颌骨CT,由正畸医生与颌面外科医生联合制定治疗计划。矫治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避免托槽周围菌斑堆积。若出现牙齿异常松动或关节疼痛,应立即暂停矫治并就医评估。
做完正畸通常需要戴保持器,这是巩固牙齿矫正效果的关键步骤。
牙齿在矫正后仍存在回弹趋势,保持器通过持续施加温和压力帮助牙槽骨和周围软组织适应新位置。固定保持器适合长期稳定需求,如舌侧固定丝可减少对美观影响。活动保持器便于清洁和调整,透明保持器兼具舒适性与隐蔽性。夜间佩戴模式适用于矫正后期稳定性较好的情况。部分患者需联合使用两种保持器以应对复杂咬合关系。
保持器佩戴时长通常需1-2年,前半年建议全天佩戴,后期可逐步过渡到夜间佩戴。保持期间应避免啃咬硬物,定期用专用清洁片浸泡消毒。每3-6个月需复查调整保持器贴合度,出现变形或断裂应及时重新取模制作。对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或严重错颌畸形患者,可能需要延长保持周期至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