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会影响月经,可能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子宫肌瘤对月经的影响主要有肌瘤位置、肌瘤大小、激素水平、压迫程度、并发症等因素。
1、肌瘤位置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突出时,容易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功能,从而引起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若靠近子宫内膜层,也可能干扰正常月经周期。
2、肌瘤大小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增加子宫内膜表面积,使月经量显著增加。较大的肌瘤还可能压迫周围血管,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出现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
3、激素水平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刺激肌瘤增长并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导致月经周期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间期出血或经前点滴出血。
4、压迫程度肌瘤压迫子宫静脉丛可能导致盆腔静脉淤血,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若肌瘤压迫输卵管开口,还可能引起经血逆流,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
5、并发症肌瘤变性或坏死时可引起急性下腹痛伴异常阴道出血。黏膜下肌瘤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合并月经紊乱。长期月经过多还可能导致继发性贫血。
子宫肌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严重贫血或压迫症状需考虑手术治疗。日常可进行瑜伽等温和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瘤扭转。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红肉及高脂肪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