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晚期患者临终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吞咽困难、肢体僵硬等症状。临终征兆主要包括自主呼吸减弱、血压持续下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尿量显著减少、皮肤出现淤斑。
1、自主呼吸减弱:
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变慢,可能出现潮式呼吸或间歇性呼吸暂停。这是由于脑干功能衰竭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常伴随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此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适当抬高床头30度。
2、血压持续下降:
收缩压常低于90mmHg且对升压药物无反应,提示循环系统衰竭。四肢末梢温度降低,桡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这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及血管张力丧失有关,属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典型表现。
3、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直径多超过5毫米,对强光刺激无收缩反应。这是中脑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的标志,通常出现在临终前24-48小时。可能伴随角膜反射消失及眼球固定。
4、尿量显著减少:
24小时尿量不足100毫升甚至无尿,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尿液常呈深褐色,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酐水平急剧升高。此时肾脏已失去滤过功能,属于终末期多器官衰竭的组成部分。
5、皮肤出现淤斑:
四肢及受压部位出现紫红色淤斑,按压不褪色。这是由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皮下微血栓形成,常见于临终前72小时。可能伴随鼻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倾向。
对于晚期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建议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可进行轻柔的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加湿器维持呼吸道湿润。饮食上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采用鼻饲喂养。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管理可考虑使用医生指导下的镇痛药物。家属应做好心理准备,这个阶段以减轻痛苦为主要目标,过度医疗干预可能增加患者不适。
贫血性心脏病可能导致死亡,但具体风险与贫血程度、心脏基础疾病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贫血性心脏病是长期严重贫血导致心肌缺血、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的疾病,主要影响因素有贫血持续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合并心血管疾病、年龄及基础健康状况。
轻度贫血性心脏病患者通过规范补铁、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通常可有效控制病情。心脏功能代偿良好的患者及时纠正贫血后,心肌缺氧改善,心脏结构可能逐渐恢复,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若贫血长期未纠正,心肌持续处于缺氧状态,可能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重度贫血性心脏病患者血红蛋白常低于60g/L,心脏已出现明显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变时,心肌对缺氧耐受性更差,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慢性感染等全身性疾病时,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死亡率明显升高。
贫血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心脏超声,重度贫血者应住院治疗。日常需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动物肝脏、瘦肉等富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胸闷气短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时须立即就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