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能背伸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腱粘连、术后疼痛、固定不当、关节僵硬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修复、康复训练、药物镇痛、调整固定、关节松动术等方式治疗。
1、神经损伤: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紧贴骨面走行,骨折或手术过程中易受牵拉或压迫。神经损伤会导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腕背伸无力。需通过肌电图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营养神经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探查松解。
2、肌腱粘连:
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可能导致伸肌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表现为主动背伸受限但被动活动尚可。早期进行超声波治疗配合关节松动训练可改善,顽固性粘连需手术松解。
3、术后疼痛:
手术创伤引发的保护性肌痉挛会限制关节活动,疼痛导致患者不敢主动背伸。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配合冷敷和体位摆放,疼痛缓解后功能多能逐步恢复。
4、固定不当:
石膏或支具固定时腕关节处于过度屈曲位,长期制动导致伸肌群挛缩。需调整外固定角度至功能位,拆除固定后通过渐进式牵拉训练恢复肌肉延展性。
5、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引发关节囊挛缩和滑膜粘连,表现为主动与被动背伸均受限。需进行关节松动术配合蜡疗,使用持续渐进式支具矫正,严重僵硬需麻醉下手法松解。
术后早期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拆除固定后每日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如握拳-伸展交替、桌面搓滚毛巾等。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猕猴桃等。康复期间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发力,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三个月后功能仍无改善需考虑二次手术干预。
一觉起来发现背上有个包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毛囊炎、纤维瘤或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挤压或处理。
1、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的囊性包块,质地较软且边界清晰。可能与局部清洁不足或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通常无痛感但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切除。
2、脂肪瘤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触感柔软且可移动,多与遗传或代谢因素相关。一般无须治疗,若体积较大或影响活动可通过脂肪瘤切除术处理。日常需避免反复摩擦刺激包块部位。
3、毛囊炎毛囊炎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常伴有疼痛。多因出汗、衣物摩擦或免疫力下降诱发。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控制感染,同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4、纤维瘤纤维瘤为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硬质包块,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可能与外伤或遗传因素有关,通常无须处理。若影响美观或出现压迫症状,可考虑激光或手术切除。
5、淋巴结肿大背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局部或全身感染,包块质地较硬且伴有压痛。需排查结核、免疫性疾病等病因,明确诊断后可针对原发病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同时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发现背部不明包块后应避免抓挠或热敷,观察是否伴随发热、疼痛加剧等症状。日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若包块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全身症状,需立即至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