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IV级患者一年内死亡率超过50%。心力衰竭发展到终末期可能出现顽固性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多器官衰竭等表现,这些情况预示极高死亡风险。
心力衰竭早期患者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时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当进展至持续静息状态呼吸困难、日常活动完全受限时,心脏泵血功能已严重受损。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住院治疗、利尿剂抵抗现象,提示心脏代偿机制接近崩溃。合并肾功能恶化、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时,器官间恶性循环加速形成。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不可逆的心肌损伤,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持续低于25%。这类患者常合并心源性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肌肉萎缩。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时,机体已无法维持基本循环需求。部分患者会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这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心力衰竭患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出现端坐呼吸、尿量骤减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规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或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但需专业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