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可能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需遵医嘱使用缬沙坦、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高血压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建议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配合低脂低盐饮食,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糖尿病肾病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需使用胰岛素、阿卡波糖控制血糖,联合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0.8g/kg。
4、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等基因缺陷疾病,常伴听力或视力异常。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ACEI类药物延缓进展,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听力变化。
慢性肾炎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避免高嘌呤饮食,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或血压骤升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