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便血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药物、静脉补液、内镜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疾病引起。
1、调整饮食急性期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慢性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肉、蒸蛋、西蓝花。
2、口服药物感染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需要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药物控制炎症。
3、静脉补液严重腹泻便血导致脱水时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同时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
4、内镜治疗缺血性肠炎或溃疡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包括钛夹封闭、肾上腺素注射等。克罗恩病合并狭窄可行球囊扩张术。
出现持续便血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治疗期间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压迫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