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腹泻、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1、消化不良:缺乏胆囊浓缩胆汁,进食高脂食物时胆汁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建议少量多餐,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消化酶制剂。
2、胆汁反流:胆汁持续排入十二指肠可能反流至胃部,损伤胃黏膜。表现为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中和胆汁酸。
3、腹泻症状:未浓缩胆汁直接刺激结肠加速蠕动,约20%患者出现脂肪泻。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4、结石风险:胆汁持续分泌可能增加胆总管结石概率。需定期超声检查,出现黄疸、发热需警惕胆管梗阻,可考虑胆总管探查术或ERCP取石。
术后应保持低脂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监测肝功能,每年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