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可能由志贺菌感染、免疫力低下、不洁饮食接触、慢性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肠道微生态调节、重症监护等方式干预。
1. 志贺菌感染志贺菌属是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突发高热、脓血便。治疗需使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2. 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患者易感,症状进展迅速。除抗感染治疗外,需静脉补充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清除毒素。
3. 不洁饮食接触食用被污染食物或水源导致感染,常伴呕吐脱水。轻症可用诺氟沙星联合口服补液盐,重症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
4. 慢性胃肠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易出现中毒症状。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抗厌氧菌,严重时考虑血液净化。
发病期间建议流质饮食,恢复期逐步增加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刺激。密切监测体温及排便情况,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