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烧或中等程度发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烧,体温波动范围通常在37.3-39℃之间,实际表现与个体免疫反应、病毒载量、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低烧阶段早期常见体温37.3-38℃,多伴有乏力、干咳,可能与病毒初期复制刺激免疫系统有关,建议物理降温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中等发热进展期体温多维持在38.1-39℃,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痛,此时需结合血氧监测,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连花清瘟胶囊缓解症状。
3、高烧情况少数重症患者体温超过39℃,往往提示炎症风暴可能,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炎及呼吸支持治疗。
4、体温波动发热可能呈现反复波动特征,与病毒清除速度相关,儿童或老年人可能出现不典型发热,家长需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小米粥、百合等易消化食物,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