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破坏引起的疼痛可通过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质破坏通常由骨质疏松、骨肿瘤、骨髓炎、骨转移癌等原因引起。
1、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轻度疼痛,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2、抗骨质疏松钙剂与维生素D3联合使用可改善骨代谢,降钙素能缓解骨痛并抑制骨吸收,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
3、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脉冲电磁场能促进骨修复,体外冲击波疗法可缓解疼痛并刺激骨组织再生。
4、手术治疗病理性骨折需行内固定术,骨肿瘤需病灶切除联合骨水泥填充,严重骨质疏松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
建议保持适度负重运动,每日摄入800-1000mg钙元素,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