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药店可能因合并细菌感染风险、患者症状类似细菌感染、医疗资源限制或患者主动要求等因素开具抗菌药。
感冒可能继发细菌性中耳炎或鼻窦炎,表现为持续高热、脓性分泌物。医生可能根据经验性判断预防性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菌药,需结合血常规检查确认。
细菌性咽炎与病毒性感冒均可出现咽痛发热,快速链球菌检测未普及时可能误用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需通过咽拭子培养鉴别。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病原学检测条件时,可能经验性使用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建议三级医院完善C反应蛋白等检测明确感染类型。
部分患者强烈要求快速缓解症状,导致非必要使用克拉霉素等抗菌药,应加强科普教育明确抗菌药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风险。
感冒期间建议多饮水休息,体温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脓涕、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合并细菌感染。